何謂小腸氣 (疝氣)?種類、原因與治療方案

 

認識「小腸氣」(疝氣):成因與症狀

 

( 按圖放大 ) 

 

「小腸氣」的醫學術語是疝氣,意指腹腔內臟器官通過薄弱的腹壁缺口突出腹壁外,形成腫塊的情況。由於最常見的疝氣通常是因為小腸突出所導致,因此常常被稱為「小腸氣」。


當患者站立時,疝氣會凸起,平躺時會消失;咳嗽、排便或長時間站立行走會使疝氣變得更為明顯。


排尿困難、便秘、長期咳嗽、肥胖、搬運重物、舉重健身,以及其他會增加腹部壓力的情況,都是形成疝氣的原因。


此外,隨著年齡增長及肌肉流失,腹壁逐漸變得薄弱;年老亦是較容易形成疝氣的成因。

 

 

「小腸氣」(疝氣)有哪些?

疝氣有不同種類,常見的有腹股溝疝氣、股疝氣、臍疝氣和切口疝氣。

 

 


腹股溝疝氣
腹股溝疝氣是最常見的腹壁疝氣,佔所有疝氣的75%,大多發生在5歲以前和70歲以後。腹股溝(是指腹部下方至盆骨之間的區域)在承受較大的腹壓時,腹內器官會經腹股溝內側較薄弱的腹壁向外突出。嚴重的男性患者的疝氣更會擴展到陰囊,形成腹股溝陰囊疝氣,導致陰囊疼痛和腫脹。


腹股溝疝氣可以出現於單側或雙側; 在小孩當中,右側腹股溝疝氣的患病率則是左側的三倍多。

 

 


股疝氣
股疝氣是指大腿和腹部相接處的地方出現腹內器官突出的情況。股疝氣並不常見,僅佔所有腹壁疝氣的2-4%。由於股疝氣的缺口通常較為狹小,因此容易出現嵌頓和產生腸道壞死的併發症。

 

 


臍疝氣
臍疝氣是指在肚臍附近出現腹內器官突出腹壁,導致肚臍隆起的情況。臍疝氣多發生在嬰兒、兒童、孕婦和生育過小孩的女性身上。

 

 


切口疝氣
切口疝氣是出現在手術切口部位的腹壁疝氣。由於手術切口導致腹部肌肉變得薄弱,加上其他風險因素,如:手術後參與過度或過早的體力活動、在傷口完全癒合之前懷孕、或在切口完全癒合之前增加腹壓,都有機會出現切口疝氣的情況。另外,假若患者本身有著糖尿病、慢性病患、肥胖、年老、傷口感染、服用類固醇或營養不良等因素,患上切口疝氣的風險亦會提高。

 

 

男女患上「小腸氣」(疝氣)的機會大不同?

基於生理結構的差異和特定的風險因素,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上疝氣,尤其是腹股溝疝氣。


男性的腹股溝管是胎兒發育過程中睪丸下降至陰囊的通道;這位置在成年後仍是腹壁薄弱的部位,所以較容易產生疝氣。


根據統計,一生中分別有27%男性及3%女性會患有腹股溝疝氣。然而,女性則較易患上股疝氣,風險為男性的八至十倍。

 

 

解決「小腸氣」(疝氣)的辦法

疝氣不會自行痊癒,亦不能利用藥物治療,而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繼而增大令病情惡化,手術修補是唯一能解決疝氣的方法。為避免疝氣箝頓及帶來風險,疝氣需要盡早以手術解決。


疝氣嵌頓是指突出來的腸道被缺口「卡」住,造成腸道阻塞和缺血壞死等嚴重併發症。由於緊急疝氣手術大大增加了手術的複雜性,手術通常要使用傳統方法進行。


疝氣手術和麻醉的方式取決於疝氣的類型和病人的情況,以腹股溝疝氣為例子,疝氣手術可以分為傳統和微創方法修補手術。


傳統腹股溝疝氣修補手術

傳統手術可在全身、半身或局部麻醉下進行。取決於疝氣的大小,外科醫生會在患者的腹股溝疝氣皮膚上開一個5厘米或更長的切口進行修補。醫生會在缺口表面放置一塊合成纖維網修補缺口,以防止疝氣復發。


微創腹股溝疝氣修補手術

微創手術需要在全身麻醉下進行。醫生會在肚臍下方開三個細小的切口,放入微創鏡頭和儀器進行手術。


雖然,傳統和微創方法修補手術併發症的風險和復發率是相似的;微創手術其中之優勢是可以同時修補左右兩邊股溝疝疝氣。而且,微創手術相比於傳統手術能減少手術後疼痛和傷口感染的機會,令患者康復較快。因此,使用腹腔鏡修補的微創手術是復發性疝氣和兩邊疝氣的首選。


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微創腹股溝疝氣手術的合成修補網,和手術後形成的纖維疤痕,會阻礙患者將來接受機器人輔助的微創前列腺切除手術,所以接受微創腹股溝疝氣手術前要先諮詢主診醫生的意見。

 

 

> 歡迎閣下預約檢查,由我們的外科專科醫生為你釋除疑慮。

 

 

參考資料:

  1. Inguinal hernias in children. (2021). Australian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https://www1.racgp.org.au/ajgp/2020/january-february/inguinal-hernias-in-children
  2. Jenkins, J. T., & O’Dwyer, P. J. (2008). Inguinal hernias. BMJ, 336(7638), 269–272. https://doi.org/10.1136/bmj.39450.428275.ad
  3. R, K. H. (2024). An update on the Management of Femoral hernias: Narrative Review article. SAR Journal of Surgery, 5(05), 43–48. https://doi.org/10.36346/sarjs.2024.v05i05.002
  4. Seymour, N. (2019, September). Inguinal Hernia | NIDDK. 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 https://www.niddk.nih.gov/health-information/digestive-diseases/inguinal-hernia 
相片只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