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便秘及其症状?
一般来说,正常的大便频率由每日三次至每星期三次不等。当每星期的排便频率少于三次,则可称为便秘。
便秘除了指排便次数减少外,排便困难(如:粪便干硬、需用力才能把粪便排出)及感觉排便不彻底都是便秘的征状。
为何年老增加便秘风险?
便秘的主要成因有四大类,分别是「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生活方式」和「疾病与药物作用」。而在这四大类别中,这些因素有机会是单一或相互影响的作用下引致便秘。
生理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功能亦随之减弱,这包括:肠道蠕动能力减低、消化液分泌减少、直肠敏感度降低和腹部肌肉力量下降。这些变化能促使患者的排便能力减弱。
水份摄取量:当身体未能摄取足够的水份时,大肠会将粪便中的水份进一步吸收,令粪便变得坚硬如石,使排便更为困难。
纤维摄取量:基于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当身体未能摄取足够的纤维时,肠道蠕动就会减慢,令排便不顺。
心理因素
压力及情绪:在遇到压力或负面情绪时,肠脑轴 (即大脑和肠消化道两个器官间的沟通桥梁)会因情绪而受到影响,使肠道功能紊乱,有机令肠道活动及食欲下降。
生活方式
运动:若生活中缺乏有规律的运动,采取「坐式」的生活模式(如:久坐、卧床),会导致肠道活动减低,延缓排便规律。
便意与行动:当便意来袭时,如果一直忍耐,便意就会慢慢减退;久而久之,当习惯性抑制排便的冲动,直肠的敏感度就会大幅降低,令人渐渐感觉不到便意,从而形成便秘。
生活作息:突如其来的生活和作息改变,如旅行时差、熬夜等等,会影响生理时钟,改变排便规律。
疾病与药物作用
疾病:肠道疾病如肠躁症、痔疮、肠阻塞,及代谢或神经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帕金森氏症等都能影响排便功能。
药物副作用:钙片、铁剂、抗忧郁药、鸦片类止痛药都会有阻碍排便规律的副作用。
综合以上各因素,形成便秘的成因林林总总,当中亦包含着很多可能性及复杂性。因此,若便秘的情况持续,患者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意见。
哪些是长者最常见的排便问题?
在长者当中,最常见的排便问题有:
- 便秘 – 包括排便次数减少、难以排出干硬的粪便;
- 排便无力 – 因腹肌和肠道肌肉退化,导致推动力不足;
- 排便不尽感 – 即使排便后仍觉得未排干净;
- 偶发腹泻 – 有可能因肠道菌群失衡或药物副作用所致。
尽管这些问题的成因当中,有一些跟生理上的变化有着莫大的关系,我们还是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解决排便问题的困扰。
有效管理便秘的解決方法
要解决排便的问题,可根据以下五项黄金法则,包括:
- 维持高纤饮食,每天摄取25至30克的膳食纤维;
- 每日饮用1.5至2公升水,确保摄取充足的水分;
- 进行有规律的运动,像步行、瑜珈等较为温和的运动亦可;
- 顺从身体的本能,适时如厕,不要忍便;
- 养成有规律的排便习惯。
排便问题不但令人困扰,而且会引起头痛、腹痛、腹胀、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肛门出血等身体不适的情况。因此,受排便问题困扰的人士,应适时寻求医生协助,以及早解决问题。
你知道吗?
大便的健康指标
大便健康与否,是凭借其形状和黏稠度来厘定,共可归纳为七类,包括:
> 欢迎阁下预约检查,由我们的肠胃肝脏科专科医生为你释除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