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风湿」:原因、症状与治疗方案

 

「风湿」是什么?

「风湿」,又称风湿性疾病,是一组以关节、肌肉和结缔组织发炎、疼痛和僵硬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种类多样。全球数百万人受其影响,这些疾病严重损害生活品质,若不及时治疗,常常导致残疾。尽管风湿性疾病常与关节炎相关,但其影响已远远超越关节问题,能引发全身性症状,并累及多个器官。

 

 

根据发病机制釐定的风湿性疾病类别

根据发病机制,风湿性疾病可分为四大类,包括:

 

  1. 自体免疫性疾病
    自体免疫性疾病是由于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健康组织所引发的炎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RA)、脊柱关节炎(axSpA)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2. 退化性疾病
    退化性疾病多由老化或损伤而引起的软骨磨损导致,如:骨关节炎(OA)。

  3.  代谢性疾病
    代谢性疾病,如:痛风,是由于尿酸结晶在关节内沉积而发生。

  4. 其他类型
    其他类型如纤维肌痛症虽无发炎征状,却以全身广泛疼痛为特征,有时也被归入此类疾病的范畴。

 

风湿性疾病的症状及对身体的影响

风湿性疾病种类繁多,症状通常是关节肿胀、发红和活动受限。尽管这些症状听起来只会对身体有著局部的影响,但一些全身性的症状,如疲劳、发热亦会伴随出现;严重的更会损害肾脏、皮肤及心血管系统,像骇人听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此外,受著慢性疼痛和疲劳影响,患者的情绪与心理健康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加剧身体的负担。

 

风湿性疾病的病因与风险因素

那谁会有较高风险患上风湿性疾病呢?


首先,遗传易感性是风湿性疾病的关键诱因。“遗传易感性”的意思是指,基于一些人基因的偏向,会导致发展特定疾病的可能性。再加上环境及个人因素,像感染、吸烟或肥胖,会加剧患者患上风湿性疾病的风险。


另一方面,激素亦是其中的风险因素,尤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在女性中更为普遍。


此外,像骨关节炎和痛风的发病率,则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因此年龄也是其中的风险因素。

 

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风湿性疾病的方法有三种,包括进行临床评估、血液检测(如: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及影像学检查(X光、磁力共振影像)。


由于风湿性疾病是一种慢性和较为复杂的疾病,为减低对身体的长远影响,患者应及早诊断,及配以个人化治疗。虽然风湿性疾病的病情有可能会有著反反复复的发展,但生物制剂疗法的进步,与持续的医学研究成果,加上风湿病科专科医生的专业,定能为患者带来更佳的管理方案。

 


「风湿」的管理与治疗方案

风湿性疾病管理的核心原则与方案,需采取跨领域协作的个人化管理策略,结合具体的诊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需求等而定制;并强调全方位的配合,包括:药物干预、生活方式的调整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

 

风湿性疾病管理主要的目标有五项,包括:

  1. 缓解疼痛与发炎,以改善生活品质;
  2. 保护或恢复关节活动及器官功能,以预防残疾;
  3. 通过早期干预,延缓疾病进展;
  4. 应对全身性并发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心血管风险;
  5. 通过全人护理,促进患者身心的健康。

 

药物干预

药物是大多数风湿性疾病治疗的基石,因此运用药物干预是管理和治疗此病症的首选。治疗风湿性疾病的药物种类可分为:

 

  1. 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s)
    用于短期缓解疼痛和发炎(如:布洛芬、萘普生)。

  2. 皮质类固醇(Corticosteroids)
    为强效的抗炎药物(如:培尼皮质醇),适用于急性发作期,但长期使用的话,副作用则较为显著。

  3. 抗风湿药物(DMARDs)
    1. 传统DMARDs(如: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可延缓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体免疫性疾病的进展。
    2. 生物制剂DMARDs(如:TNF-α抑制剂、IL-6阻断剂)能针对特定发炎通路,用于中、重度病例。
    3. 靶向合成DMARDs(如:JAK抑制剂)为生物制剂疗效不足的患者提供的替代方案。

  4. 降尿酸药物
    用于痛风管理(如:别嘌醇、非布司他)

 

非药物干预

至于非药物的干预,目的是透过辅助策略,增强药物治疗效果。非药物干预的方法包括︰

 

  1. 物理与职能治疗
    通过锻炼维持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并调整日常活动,以减少关节负荷。

  2. 生活方式调整
    1. 管理体重以减轻关节承重压力,对骨关节炎尤其重要;
    2. 饮食时多选择富含Omega-3脂肪酸及抗氧化剂的食物,有机会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帮助;
    3. 由于吸烟会加重自体免疫性疾病的病情,并降低治疗效果;因此,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应尽早戒烟。

  3. 心理支援
    慢性的疼痛和身体的功能障碍常引发焦虑或抑郁等负面情绪,心理谘询和患者互助组织能有效支援患者的心灵健康。

 

手术干预

针对较晚期及不可逆转的关节损伤(如:严重骨关节炎),手术目标是以恢复或改善关节活动能力、减轻关节痛楚及改善患者生活品质为大前提。根据患者的情况,手术方案有:

 

  1. 关节置换术
    将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为人工关节。

  2. 滑膜切除术
    切除因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的滑膜组织。

  3. 肌腱修复术
    治疗因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结缔组织损伤。

 

管理风湿性疾病面对的挑战

风湿性疾病的管理是任重道远的工作,管理的过程中更会经历多番波折才能走向稳定,当中的挑战包括:

 

  1. 早期症状如疲劳、轻度关节痛等征兆常缺乏特显性,往往需用时间或检查证明其独特性,才能釐定方向,因此容易延误诊断,导致治疗延迟。
  2. 部分患者对标准疗法毫无反应,需另定个别化方案。
  3. 生物制剂价格高昂并需长期使用,容易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4. 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并存疾病,使风湿性疾病的治疗更为复杂。


总而言之,风湿性疾病的管理需采取动态且因时制宜、以患者为中心的策略,平衡症状控制、维持功能与长久的健康。尽管生物制剂等药物革新了治疗风湿性疾病的模式,但配合非药物疗法及关注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亦同样关键。未来,精准医疗的突破和「健康平等」的倡议有望提高全球患者的治疗成效。最后,通过教育并赋予患者共同决策的权利,是应对这类慢性疾病复杂性的核心所在。

 

 

> 欢迎阁下预约检查,由我们的风湿病科专科医生为你释除疑虑。

 

 

相片只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