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当耳部的外耳或中耳部份受到感染时,就会发生外耳炎和中耳炎。虽然两种耳炎都是常见的耳部疾病,症状亦有些相似,但其成因却有着很大的差别。
什么是外耳炎 (Otitis Externa)?成因、症状与危险因素解析
外耳炎又称「游泳耳」,是因为耳道内的皮肤及防水保护层受到损害,并同时接触到细菌或真菌而发生的炎症感染。
常见的外耳炎症状包括:耳道内搔痒、红肿、灼热;耳痛(尤其是耳朵受到按压时,感受最为明显);耳胀(即耳朵有塞住的感觉);暂时性听力障碍;耳道渗出脓液;耳部四周的淋巴腺肿大;发烧;以及全身乏力等。
外耳炎的成因有很多,但我们可以先把它们分为个人因素和外界因素,两种需相互存在的条件因素。
个人因素的成因,取决于耳道内的皮肤及防水层为何失去保护力。此包括:耳道出现破损(如抓伤,或因使用棉花棒不当、用异物掏耳朵等造成的损伤)和患有皮肤炎或其他皮肤疾病。
而外界因素的成因,則在於病菌怎樣進入耳道。此包括:長期使用不潔的耳塞或耳機,和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源等(如洗髮水、泳池水、海水…)。
外耳炎的轻重程度与治疗方案
外耳炎的情况可分为轻度、中度及严重(又称恶性外耳炎)三种。轻度外耳炎的患者通常会在病征出现后数天内自行痊愈;中度外耳炎患者的病征则会持续数天,并且没有消退的迹象。此时,患者应及早求医。专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安排适切的治疗。若情况较为轻微,医生会安排患者接受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的不适及抑制耳道内病菌的生长。若情况较为复杂(如:耳垢堵塞有机会是加剧外耳炎问题的成因),医生会先安排彻底清理耳道,再配以药物治疗,以达至最佳成效。一般来说,经药物治疗的中度外耳炎患者,大概会在七至十天内痊愈。
至于恶性外耳炎,患者多为低免疫力人士,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或正接受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的病人等。恶性外耳炎的病征跟轻度及中度的外耳炎均没有太大差异,只是在出现病征上的时间持续较久,大概一个月或以上。另外,随着感染越趋恶化, 有些患者甚至会出现耳道内长出肉芽组织,或因感染范围扩散至面部神经线而引致面瘫。
由于大多数恶性外耳炎患者的病情都较为反复,医生通常会安排患者住院观察,接受一系列抗生素注射及耳道清理疗程;必要时更会以手术清创,去除感染和坏死组织部份,消毒伤口,以阻止感染进一步扩散。
什么是中耳炎(Otitis Media)?病因、症状及高危族群
中耳炎,即耳膜后至听小骨的周边空间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
常见的中耳炎症状有:头痛、耳痛、耳鸣、耳胀、暂时性听力障碍、晕眩、作呕、呕吐、发烧,以及全身乏力等。对于不善言语表达的孩童,他们通常会以拉扯耳廓、烦躁不安、不愿躺下、无理哭闹等表现来表达不适。
那中耳是如何受到病菌感染呢?由于耳咽管在结构上是与鼻咽相通,当呼吸道受到感染时,带有病菌的分泌物会充斥在鼻咽内,并阻塞咽鼓管。除了妨碍正常的液体排出及耳内气压调节外,亦会使连接着咽鼓管的开口发炎。不仅如此,当咽鼓管严重堵塞时,中耳腔内会形成负压空间,使分泌物倒灌至中耳。此情况多数发生于小孩身上,因为他们的咽鼓管较成人的短,并且与鼻咽处于较水平的位置,令堵塞的问题雪上加霜。因此,小孩患有中耳炎的机率,一般比成人为高。
当中耳遇着反复的病菌感染,会令分泌物长年累月积聚在中耳腔,形成中耳积水的情况。假若问题持续恶化,所引致的后果亦相对严重,此包括:胆脂瘤、脑脓肿、脑膜炎、面瘫和失聪等并发症和后遗症问题。因此,患者应尽早求医,以免延误病情。
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及何时寻求医疗协助
治疗中耳炎的方法会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而定,大致上跟外耳炎治理方法的概念相同。轻症患者通常会先安排接受药物治疗,以消除炎症和解决病征引起的不适;但当情况愈趋严重时,医生则会安排患者住院观察,接受抗生素注射治疗;中耳积水及面瘫则会以手术方法改善情况。
你知道吗?
鼓膜切开术
当中耳积水或咽鼓管阻塞的问题严重影响患者(如:听力丧失)时,医生会运用鼓膜切开术的临床程序,抽出中耳内的液体,改善中耳内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