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聋」怎么办?听力下降原因、检测与治疗全攻略

 

常见撞聋情境与听力下降警示征兆

 

也许大家都会遇过以下情境:

 

「在人多嘈杂的车厢中,忽然有悠扬的电话铃声响起,紧接着一把洪亮的人声,说了一声『喂?』;与此同时,电话里的另一边应该已经开始着他的开场白。只是,洪亮的人声再次响起说:『啥?你说什么?』然后,电话筒里的声音渐渐地放大开来;接下来,一段响彻整个空间的电话对话内容,就此展开…」

 

其实,于嘈杂环境下听不清楚、嫌别人说话声音太小、把电话音量调得很大等表现,都是「撞聋」的征兆。

 

撞聋,书面语为「耳背」,指听力受到损害而引致的弱听(又称听障)。

 

 

听力下降的三大类型及成因解析

 

弱听的原因有许多,但大致可分为三类,分别是传导性弱听、感音神经性弱听及混合性弱听。

 

传导性弱听

传导性弱听是因为声音传递予内耳感音结构时,在中途受到阻碍。问题可能涉及外耳道、耳膜或中耳,如:耳垢积聚及耳部感染等;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弱听原因。

 

感音神经性弱听

感音神经性弱听发生时,声音能传到内耳,但因声波不能转化为神经脉冲(感音性损失),或神经脉冲无法传递到大脑(神经性损失)而失去听力。成因有机会为疾病(如:突发性耳聋)、机能退化、药物(如:耳毒性药物及一些癌症药物)、噪音或遗传(先天性大概占0.3%)所引致。

 

混合性弱听

顾名思义,混合性弱听是指同时含有传导性和感音神经性的弱听。成因亦较为复杂,需由多方面着手调查。

 

 

弱听对身心健康与社交生活的影响

 

 

弱听除了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带来许多麻烦,形成患者与他人沟通的障碍外,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也会受到莫大的影响。例如:弱听患者会因为持续性缺乏感官刺激,令其大脑负责处理声音和认知语言的区域慢慢萎缩,促使脑功能严重衰退。

 

此外,由于弱听会为社交带来困难,患者可能会因此减少交谈,继而回避社交场合。长此以往,患者会常常感到孤独,其罹患抑郁的风险亦因此增加。

 

不仅如此,弱听也会为家人和朋友带来尴尬和沮丧的时刻;试想想 —

  1. 基于弱听的影响,患者在说话时的声量都比其他人相对较大而不自知,声浪容易波及身边的人或事;
  2. 当家人与患者在说事时,患者会因为弱听而听不清楚对话的内容,因而需要家人大声重复着说话内容,直至听得清楚为止;
  3. 或者在说话的过程中,家人以为患者已经听清楚了,但实则患者根本没有听到,继而在日后再提起该说话内容时,很容易产生「你没有说过此事 vs. 我上次已经跟你说过了」的误会。

 

因此,及早咨询耳鼻喉科专科医生,找出问题根本所在,方为上策。

 

 

如何辨识听力下降:临床检查与听力测试

 

一般而言,在首次求诊时,医生会先进行一系列临床检查,包括详细咨询有关病史和利用耳镜检查耳道及耳膜情况等;然后利用药物、临床程序等方法来治疗弱听或减轻听障程度。

 

此外,医生亦会为有需要的患者安排听力测试,以评估弱听的类别和程度。

 

 

听力测试

听力测试会安排患者坐在密封的隔音室内,背对着专家和测试仪器,戴上耳筒来聆听专家播出不同频率的纯音;同时,患者需按键示意以回应听到的声音。测试结果及报告会评估患者的耳朵在特定频率下的听力范围,以辨别其弱听的类别。

 

一般而言,正常的听力范围大约在0至25分贝(dB)之间;轻声细语的音量大约是10分贝,而普通讲话声则约为40分贝。当听力只能听到26分贝或以上的音量时,便可界定为弱听。弱听的程度可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轻度、中度、中度严重、严重及深度弱听。

 

轻度弱听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不会明显感到听力问题,只会对某些字的音节听不清楚,或感到难以分辨;当患者明显感觉到听力减弱,在与人交流时需对方重复,甚至提高声音才能听得清楚的话,大概已经是中度或以上程度的弱听。

 

当弱听的级别确立后,医生会综合临床诊断及听力测试报告的结果,作出合适的治疗或复康方案。

 

 

听力复康方案与助听器验配建议

 

当弱听问题无法透过药物或临床程序的方法减轻听障程度时,医生会转介患者到听力学家咨询意见,以协助患者验配助听器来改善听觉和沟通能力,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素。

 

> 欢迎阁下预约检查,由我们的耳鼻喉科专科医生为您释除疑虑。

 

 

相片只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