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肝脏、胆囊、胰脏:功能与健康指南

 

认识肝胆胰系统

肝脏、胆囊和胰脏都是消化系统中的附属构造;尽管这三个器官在运作上各有不同,他们在协助食物分解当中都有著举足轻重的角色。

 


肝脏 (图1) 是体内最大的器官和腺体,形状呈不规则三角形;位处于腹腔的右上侧、横膈膜的下方,并由右胸廓保护。


肝脏具有很多不同的功用,包括储存肝糖、制造凝血因子和过滤血液等;但在消化作用中的主要角色则是制造胆汁。

 


当肝脏制造胆汁后,胆汁会被转移并贮存于位于肝脏下面、形状像梨子的胆囊 (图2)。


当我们进食时,胆囊会于十二指肠释放胆汁,以分解食物里的脂肪和脂类,将其乳化成更细的分子,便于小肠吸收。

 


同时,位于胃部和脊椎之间、形状似一尾鱼的胰脏 (图3),亦会分泌含有多种不同消化酶的胰液,以协助分解脂肪、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


另外,胰脏亦会将激素,如胰岛素、肝糖分泌至血液中,以控制血糖水平。


肝脏、胆囊和胰脏在肝胆胰系统中的角色是不可或缺,他们犹如“三剑客”,彼此紧密相连;当其中一个不能正常运作时,就会出现涟漪效应,影响其馀两个器官的功能,令系统失衡;长此以往,整个消化系统亦会深受影响。


因此,了解更多有关肝脏、胆囊和胰脏的资讯,不仅从中能认识到这些器官出现问题时所发出的警示,亦能在有需要的时侯,及时寻求医生的专业意见。 

 

 

肝脏健康问题与警示 (图1)

  1. 肝功能不好,会有甚么病征?
    当肝功能不好时,患者会出现黄疸、腹部积水、容易瘀伤、皮肤痕痒、腹痛、水肿、黑色或橙色尿液、灰白色大便、恶心和呕吐、食欲不振、体重骤降、持续性感到疲乏和虚弱等的症状。

  2. 常见的肝脏疾病有哪些?
    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肝炎、肝硬化和肝癌都是香港常见的肝脏疾病。

  3. 肝脏、酒与健康的关系
    早于八十年代,“饮酒可减低罹患心脏病的机会”这样的说法在爱酒人士当中广泛传诵。

    尽管这个说法直至今日仍然极具争议性,但无可非议的是,饮酒的确会加重肝脏负担;因为当我们饮用酒精饮料时,肝脏除了正在执行恒常的工作外,还同时需要付出额外的精力来分解酒精。

    另外,在分解酒精的过程中,一些对肝脏有害的副产品(如:乙醇和乙醛)会被释放出来,引起脂肪积聚、炎症、组织纤维化等的不良的后果。久而久之,这些情况会演变成脂肪肝、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酒精性肝病。

    不仅如此,之前所提及的有害副产品 - 乙醇和乙醛, 均是能破坏细胞中“脱氧核糖核酸 (DNA)”、并导致癌前病变的致癌物质;这俩致癌物质的致癌程度,与烟草烟雾、电离子辐射及石棉无异。更别提酒精对身体的其他不良影响,如:营养不良、肥胖、消化问题、高血压、心脏问题等。

    总的来说,饮用酒精饮料对身体只有百害而无一利;更遑论它对肝脏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若没有饮酒习惯,便不要开始饮酒;若有,则应节制饮用,以尽量减少酒精对身体带来的祸害。

  4. 肝炎患者会更容易患上肝癌?
    在香港十五至八十四岁的人口中,当中约有6.2%的人患有慢性肝炎;其中“乙型肝炎带菌者”罹患肝癌的机会,更是其他人的十至十五倍。

  5. 患上肝癌,可大可小?
    假如不幸患上肝癌,其实都有很多不同的治疗选择,包括手术、标靶治疗免疫治疗等;而肝胆胰外科医生则可以为合适的患者提供肝脏切除术。

    目前,因大肠、直肠癌细胞引致转移性肝癌的肝脏切除术,比原发性肝癌的肝脏切除术更为普遍,存活率亦大大提高,相对以往的手术切除效果更好。

 

 

胆囊疾病与护理 (图2)

  1. 胆囊如何结石?
    胆结石是胆汁的结晶体。胆汁是一种由胆固醇、胆红素和胆盐组成的消化液。当胆汁中的成分失衡,或胆囊无法正常排走所有胆汁时,就会形成胆结石。

    胆结石的尺寸,由小至一粒沙,到大至一个哥尔夫球;他们都是经历长年累月积聚而成,并可以是单独一粒或是数粒一起产生。

  2. 如何知晓自己患有胆结石?
    胆囊结石多数是没有征兆的,通常患者都是因为接受与其他健康状况相关的扫瞄检查时而意外发现。

    但是,当患者的腹部中央或右肋骨下方突然出现剧烈痛楚,并延伸至身体右侧和肩胛骨,及持续数分钟至几小时;或出现黄疸、恶心和呕吐、发烧、黑色或橙色尿液,或灰白色大便;这些都是胆汁被胆结石堵塞的征兆。

  3. 患上胆结石,怎么办?
    胆结石和胆管结石都是常见的疾病。肝胆胰外科医生可为患者提供手术和内视镜治疗方案。

  4. 胆管闭塞会有甚么问题?
    胆管是一些微小的管道,主要负责驱使胆汁从肝脏传送至胆囊及小肠。胆管亦会协助清除肝脏中的胆红素。

    当胆管阻塞时,胆汁的流动性会减低,甚至停止。原因可能是由于胆管结石、总胆管囊肿,或胆管狭窄。

    胆管阻塞的症状与胆结石相似,它们都是上腹部疼痛,黄疸、恶心和呕吐、发烧,以及黑色或橙色尿液,或灰白色大便。如若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就必须立即求医;因为胆管阻塞可导致炎症、肝硬化,甚至肝衰竭这些严重的后果。

  5. 治疗胆囊炎的方法
    胆囊炎,即胆囊发炎,主要成因大部分是由于胆结石,占所有胆囊炎病例的95%;而其他的成因包括:感染、缺血、胆道狭窄、胆道运动功能失调、胆汁淤积和癌症。

    在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先安排胆囊炎患者住院,以进行静脉注射、抗生素和止痛。另外,由于胆囊炎会不定时复发,因此大多数患者最终都会接受手术切除胆囊。

 


胰脏健康与常见疾病 (图3)

  1. 胰脏、胰岛素与血糖的关系
    当我们进食时,身体会将食物分解成糖分,利用血液循环将糖分带到身体各部分,令各个器官能从中摄取糖分并转化成能量。

    同时,胰脏会产生激素,并分泌至血液中,以回应身体给予控制血糖水平的信号。在这些激素中,胰岛素是有降低血糖水平的功效。

  2. 胰脏会出现甚么问题?
    最常见的胰脏问题包括糖尿病,胰脏炎和胰脏癌。

    糖尿病
    当胰脏未能制造足够的胰岛素,或身体未能识别胰脏制造出来的胰岛素时,就会形成糖尿病。

    胰脏炎
    顾名思义,胰脏炎就是胰脏发炎。当胰液中的消化酶攻击胰脏时,就会产生炎症。大部份成因都是由胆结石阻塞胆管,或体内长时间积存太多酒精所引起。

    胰脏癌
    胰脏癌是由于胰脏细胞无尽、失控地自我复制,并侵蚀正常细胞,形成恶性肿瘤。癌细胞能扩散至其他组织和器官,如肝脏、腹壁、肺部、骨骼及淋巴结等。

    胰脏癌的主因是由于细胞内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有所改变,但导致其改变的成因到现在还是未有确切的答案,相信是多方面因素交错而造成,包括遗传、曝露于含有有害物质的环境和随机性等。

  3. 胰脏癌有哪些风险因素?
    直系亲属遗传、遗传基因突变、糖尿病、牙龈疾病、吸烟、肥胖、慢性或遗传性胰脏炎、老年、富含红肉和加工肉类的饮食、酗酒者,以及曝露于化学物质和重金属的环境均会增加患胰脏癌的风险。

  4. 胰脏癌有甚么症状?
    早期的胰脏癌并没有明显的症状,患者只会出现间歇性腹痛,痛楚会反射至背部;亦会有消瘦、肚泻、恶心等情况。由于这些症状跟一般肠胃问题相似,因此当这些症状持续及加剧,或出现胆管阻塞并发黄疸症等明显症状时,患者才会察觉健康出现异样,但其时癌细胞已扩散至四周。所以,当身体不适时,患者就应及早求医。

  5. 胰脏癌,很可怕?
    胰脏癌是香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排名第十,但由于其死亡率颇高,因此在致命癌症当中却是排行第四。

    要完全去除恶性肿瘤及延长存活期,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虽然,与胰脏有关的手术都较为复杂,在术后更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但随著近年在胰脏手术的技术和科技上都有显著的进步,因此患者在接受胰脏切除术后的死亡率和发病率都大大减少。

 


你知道吗?

 

甚么是肝胆胰外科?

从名字可见,肝胆胰外科就是外科医生的工作范畴主要涉及肝脏、胆管、胆囊和胰脏。

 

 

> 欢迎阁下预约检查,由我们的外科专科医生为你释除疑虑。

 

 

参考资料:

  1. Cancer Online Resource Hub - Cancers in Hong Kong - Common Cancers in Hong Kong - Pancreatic Cancer. (n.d.). Www.cancer.gov.hk. https://www.cancer.gov.hk/en/hong_kong_cancer/common_cancers_in_hong_kong/pancreatic_cancer.html
  2. change4health - Alcohol Fails - Is red wine good for heart? (2025). Change4health.gov.hk. https://www.change4health.gov.hk/en/alcoholfails/redwineheart.html 

  3. Ito, H., Watanabe, A., Okaya, S., Ogawa, R., & Shimojo, N. (2022).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hospital-acquired cholecystitis.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 128, 13–18. https://doi.org/10.1016/j.jhin.2022.07.003
  4. Viral Hepatitis Control Office -Health Professionals - Thematic Report on Viral Hepatitis. (2020). Hepatitis.gov.hk. https://www.hepatitis.gov.hk/english/health_professionals/thematic_report_on_viral_hepatitis.html 

相片只供参考。